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古诗鉴赏

问题补充说明:谁能鉴赏一下曹植的箜篌引?

古诗鉴赏

360问答年代:魏晋

作者:曹植

作品:箜篌引

内容: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联派赵商反展切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取饭盟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克东刻长亮望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虽景木纸着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属组奏今聚苏尔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沉义不死,知命复何忧?

关压龙首耐检夜期贵协设于此诗的写作时间,主要有两说:一说是曹质话学植后期作品,大约是明帝太和时期所作,二说是早期之作。朱绪曾引刘履:“此盖子建既封王之后燕享宾亲而作。”作按语说:“案子建在文帝时虽膺王爵,四节之会块然独处,至明帝时始上疏求存问亲戚,恐无燕享宾亲事。然则此篇作于封平原、临淄侯时也。”(《曹子建诗注》62胞界鲜治自根映进道微页)两说都在其中矣。

晚始年说的证据:1、"京洛出名讴"中的京洛,邺城之时洛阳尚未恢复,2、“盛时不可再”等句子,格调灰暗,似乎不是青年子建的话语。

《箜篌引》,据崔豹《古今注》说,有疯人冲入河中而死,其妻伟乎宽生星月担厚境什子弹箜篌而唱:“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坠河而死,当奈公何!”歌罢亦投河而死。

此诗主题为游宴诗,"始言丰膳乐饮,盛宾主之献酬,中言欢极而悲,嗟盛时之不再,终言归于知命而无忧也。"(及拿的器图征理积赵幼文《曹植集校注》,460页)

谁是此诗的主人,此诗是怎样的背景下写作的?古今说法不一。以木斋之见:从诗中“主称千金寿,稳增些伤乱比渐和误握客奉万年酬”的句意来看,曹植并非诗中的主人,恰恰相反,是客人。其句意是,主人在酒宴上,拿出千金为客寿,客人则致以祝主人万寿无疆的答词,从这个角度来说,像是曹区首状七毛孩河植在太和六年正月,赴京师洛阳朝会,曹植参加明帝的宴会所作。此前,曹植一直是县王,直到太和六年二月,才改封为郡王,《曹植传》:“其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存取门五百户”,比之原先的采邑,增加一千户,这当是诗中所说的“主称千金寿”的意思。诗中涉及生死的哀叹,也是有所指的,当时正值明帝女儿平原公主夭折,明帝甚为伤感,亲自作诔临送,当时“从儿陵上还,哀怀未散,作儿诔。”(《御览》五百九十六引明帝诏),当时,曹植、曹彪等均在洛阳,曹植《答明帝诏表》说:“句句感切,哀动神明己,痛贯天地。楚王彪等闻臣为读,莫不挥泣。”《箜篌引》作于明帝女儿死前还是死后,尚需考可程效紧哥间氢汽林索。故此诗应该是太和六年二月,曹植在洛阳明帝的酒会上所作。

试以此背景来诠释此诗:“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则置酒高殿的主人是明帝曹叡,“高殿”二字,大抵也不会是陈王曹植所作为主人之所,“亲友”,或作“亲交”,为亲近的友人,说亲友(当指曹彪)也随他一同赴会,大概是曹叡宴请曹植、曹彪兄弟的宴会。

“中厨办丰膳”以下六句,都写宴会的场景,两句写丰膳,两句写音乐,两句写歌舞,“阳阿”,《淮南子》注说“阳阿”是人名,古代的名倡,《汉书》说赵飞燕微贱时属阳阿公主家,学歌舞,阳阿在今山西境内,这两句说表演阳阿之奇舞,演唱洛阳的名歌。

“乐饮过三爵”以下,视角转向主客之间,三爵,即三杯,《礼记?玉藻》说:君子喝到第三杯酒就要恭敬告辞,而此诗说,酒过三爵,不仅不告辞,还要"缓带倾庶羞",缓带即解带,脱去礼服换上便装,显示了主客之间渐趋亲密,庶羞,各种美味,大概在这时,明帝表达了改封郡王和增加采邑千户的意思,这便是"主称千金寿"的意思,以馈赠表示敬意为寿,“酬”,答谢。大概只有对皇帝,才有可能有"宾奉万年酬"的称颂。

“久要”以下四句,都是曹植对明帝表达的忠诚:久要,旧约,《论语》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尤,过失,此两句说,我当然懂得不忘平生之言,始厚而终薄,非道义之所为,我会始终保持谦谦君子,恭敬叩礼如磐的谦谨。(磐是石制乐器,形状若八字)

“惊风”以下,转入人生生死的话题。或说在酒宴上谈论生死的话题,恐非所宜,但在曹魏时期,思想通脱,较少忌讳,况且,彼时以悲为美,喜爱谈论生死的话题,从曹操的《短歌行》,到《今日良宴会》,再到《箜篌引》,都有生死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话题。但此处之"惊风飘百日"以下六句,写得更为生动感人。"惊风"一句,使用自己早年的《赠徐干》诗的首句,以说明时光迅疾,引出"光景驰西流"之句;再引发"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的具体人生感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通过生死的对比,将生命的短暂写得如此真切,令人有不忍卒读之感。最后,再归结到"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的旷达语,似安慰主人,也似自我安慰。

比较《短歌行》《今日良宴会》,三首诗主题相似,结构也有相似之处,都由三个部分组成:酒会场景的描绘,人生短暂的叹息,和最后的议论。只不过前两者归结到建功立业、积极用事,后者归结到知命何忧的旷达,这正是前后期的不同。有学者说:曹植的《箜篌引》,"唱出‘今日良宴会'‘令德唱高言'的主题,唱到‘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意思彷佛图穷匕首见了,《石遗杂说》:‘《箜篌引》自‘置酒高殿上',至‘磬折欲何求',使他人为之,词意俱尽,将结束全篇矣,乃忽振起云:‘惊风飘白日'......""古诗说‘含意俱未伸',原是‘磬折欲何求'的正面",而曹植的"生存华屋处",从反面,从侧面说明同样的主题。(参见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21页)正指出了《箜篌引》和《今日良宴会》的异曲同工之处。

再比较曹植的同年元月所作的《元会》诗:"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佳会,燕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沓,充溢圆方。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历响,咀嚼清商。......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家荣贵,寿考无疆。"此诗应该作于上首《箜篌引》之前,是曹植刚到洛阳,参加元会所作,此诗与《箜篌引》不同,1、使用四言诗的形式,大抵在这个时代,五言诗刚刚兴起,在非常庄重典雅的场合,还是四言为宜;2、使用四言不是少一个字的问题,而是整个风格就不同了,"任性而行,不自凋励"的曹子建,在这种氛围中,就成为了身穿朝服、叩首万岁的雍丘王了。诗中的描写,都是场面上的话语,分明是写给皇帝和朝廷看的,中间其中没有任何个人情感色彩的透露,只有一句"悲歌历响,咀嚼清商",似乎有悲哀之意,但也是清商乐的客观描述,清商乐本来就以悲为美。可知,曹植的《箜篌引》,要在此篇之后一段时间,氛围也比正月的元会更为融洽一些,更为放松一些,才有此作。

上一篇 C20混泥土配合比?
下一篇 二极管工作原理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