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天天养生十条建议

天天养生十条建议

各位朋友:天天养生网今天奉献给大家中国古代中医学者总结的养生十条,希望朋友们喜欢!

注意好了这十条您一定活过一百岁。

真正达到健康长寿。您能做到吗?

★第一条: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凉开水。这就是中医说的:“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也就是说,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能吃东西;只能喝凉开水去刺激胃肠道,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

然后再去撒尿、洗脸、锻炼身体、吃早饭。

刚开始喝凉开水的时候,不要一次喝得很多;要从几百毫升开始,慢慢增加水量。早晨锻炼身体不要过份用力,否则一天没力气。早饭必需吃,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建议吃营养丰富的高蛋白健康早餐。省时方便有营养。

现代医学发现,人类的新陈代谢率在凌晨四时左右是最低的。心跳次数很少,呼吸次数很少,消化液分泌也很少。因此早晨起床,确实不能吃难于消化的食物。但是人类早晨必需吃东西,否则不能补充上午的能量,而且容易发生胆结石。那么怎样才能快速让胃肠道工作呢?

喝水!因为水是最容易被胃肠道吸收的。

为什么要喝凉开水呢?要刺激胃肠道蠕动,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临床证明,许多胃病患者,都是因为早晨起床就吃食物而造成的。

有人说,你让小孩子喝凉开水,小孩子岂不拉稀?

你让有胃病的人喝凉开水,胃病人岂不胃疼?

你让来月经的妇人喝凉开水,妇人岂不腹疼?是的,可能如此。因此要慢慢来,要逐渐培养这个习惯。

但是有许多人早晨一睁眼就吃早餐,甚至在床上吃饭;这是享福吗?不是。也有些人早晨一睁眼就喝茶、喝饮料、甚至喝酒;这是享福吗?不是。

还有些人早晨一睁眼就撒尿、洗脸、锻炼身体,这是享福吗?不是。这都是违反了人生规律。

★第二条:

午饭了,你首先要喝猪蹄熬的保元汤,然后吃粗粮,以及小菜。这就是中医说的:“午时喝保元汤勿食肉。进补而避肉毒。又进粗食小菜以裹肠毒。谓之七分饱。此为养生第二。”。

肉汤可以分别是牛筋汤、猪蹄汤、羊蹄汤、肉皮汤、鲫鱼汤、牛肉汤、排骨汤、鸡汤。

粗粮可以分别是玉米、小米、荞麦、大麦、豆类、红薯、芋头等。

小菜可以分别是土豆、柿子茭、萝卜、茄子、冬瓜等。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历史上著名的中医刘纯的主张。

你看,他让你吃肉,又说吃肉块容易中毒,而让你喝肉汤。

你看,他怕你喝肉汤没有粪便,没有粪便也会中毒;又让你吃粗粮小菜去排大便。

因此,这种饮食方法受到了世界上千百万人的推崇。

★第三条:

午饭之后要散步半小时,然后午睡。这就是中医养生法说的:“饭后小憩。以养精神。此为养生第三。”。

午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午饭是一天之内的最重要的补充营养的时机。而午睡的时候,就减少了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使得胃肠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去充分吸收食物。

但是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有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第四条:

午睡之后要喝果汁,这是补充维生素的时候。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小憩之后喝果汁。以滋血脉。此为养生第四。”。不要图省事买果汁喝,要自己动手压榨水果。最安全好喝的水果汁,是梨和苹果等量压榨而成。为什么要喝果汁呢?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那么吃水果岂不是更好吗?是的,如果你每天能够吃3——5斤水果,那么当然可以。

★第五条:

下午要做健身。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申时。动而汗出。喊叫为乐。此为养生第五。”。

每天下午大约16点的时候,是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的时候,此时锻炼身体不容易受伤。

有些人认为活动身体,就叫锻炼身体。

错了!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锻炼身体,必需全身出汗,必需大声喊叫,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

因为一个人:“老在腿上,死在嘴上。”因此老年人的腿脚锻炼最重要,而腿脚的锻炼要以足弓为主。

锻炼足弓的方法是蹦跳,其中做跳绳运动最安全。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健身方法,只要坚持都很好。有人说,每天忙极了;哪有时间做健身。告诉你,抽出半个小时就行了。

现在有人愿意练气功、练武术、练健美都很好。但是千万别当哑巴,只有这样才能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第六条:

不要吃晚饭。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过午不食。去肥气而养胃气。此为养生第六。”。人不能一天到晚吃得很饱,这样容易生病;因此中医和佛家都有:“过午不食。”的教诲。过午就是过了13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是不吃晚饭的。事实证明,不吃晚饭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反而因为诱发强烈的饥饿感而不容易生病。当然喝一碗保元汤,或者喝一碗粥、或者吃点儿水果也可以。现代人总爱闹病,可能就是因为吃了很饱的晚饭撑的。

什么叫去肥气?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同样的道理,人不吃晚饭也不会肥胖。

目前大多数人群太肥胖,据说,在美国大约有60%的人群是胖子;然而美国人的饭量并不大。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美国人爱吃晚饭和夜宵。

为什么吃晚饭和夜宵会肥胖呢?因为人在夜里睡觉不消耗热量,因此吃进去大量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存积在肾囊里,那么肚子就丰满了,然后肚子就越来越大了。当然这些脂肪也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诸如:皮下、血液、心肌、肝赃等,这造成了人体功能的减退。

那么什么叫养胃气呢?人不吃晚饭就会饿,其效果与喝开胃汤同功。因此不吃晚饭不吃亏,因为等于你喝了免费的开胃汤。

谁如此好心眼,让你喝免费的开胃汤?这就是大自然看见你不吃晚饭,而赏赐给你的。

你不感到快乐吗?紧接着,你饿一会儿就不饿了,你开始自己吃自己了。大肥膘慢慢地消失了,你慢慢地苗条了。别人很惊奇,问你吃了什么减肥药?你说,天机不可泄漏。

现在有些人下班回家,扯开肚皮大吃特吃晚饭。

美其名曰:“补充营养。”。其实不然,这叫找病。因为不保持饥饿感,不得病得什么?

一个人不可吃的太多。

七分饱的概念,不仅是每顿饭七分饱,而且整天都是七分饱。

然而我们吃的太多,我们总是担心自己饿着,总是担心孩子饿着,总是担心老人饿着,总是担心病人饿着;我们总是问人家吃饱了没有。然而我们好心办了坏事,因为我们把自己和别人撑出病来;而且浑然不知。

我们中国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吃起了晚饭和夜宵。怪哉!要知道,不吃晚饭,不会把人饿死。但是晚饭吃得多,会把人撑死。这是最基本的养生常识。尤其是小孩子,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发热。即便是年青人,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做恶梦而损害大脑。况且老年人,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发生猝死。

吃晚饭和夜宵的坏习惯,造成了中国食品的紧张。

一边是农民大量地生产粮食,牧民大量地生产牲畜,果农大量地生产水果,渔民大量地捕捞鱼虾;一边是汽车、火车不停地运输;而另一边呢,是十三亿个无底洞。然而这一切生产运输,都可以减半。因为人类不必吃晚饭。

因此如果不遵守这一条规律,那么就谈不上养生之道。

★第七条:

睡觉之前要烫脚。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临睡烫脚。温经络以升清气。清气升而不死。此为养生第七。”。一个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在睡梦中猝死。其原因有血粘度增高,心律纹乱、呼吸暂停等各种推测;但是往往防不胜防。但是中医强调睡前烫脚,刺激足部的穴位,利用经络的作用是可以预防的。

烫脚的水应当是滚开的,先用开水熏脚,然后用热水泡脚;水变温之后再把脚擦干。

★第八条:

一个人必需有宗教信仰。

怪哉!养生之道与宗教有什么关系?“信佛而通达。通达而知足。知足而不恼。不恼而常乐。常乐而不病。故佛乃上工。此为养生第八。”。

原来宗教信仰能够使人快乐;宗教领袖是人类高明的医生。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我们随便翻开任何一种宗教的教义,都是人生的百科全书。

其内容涉及到自然、人类、青年、老人、生命、爱情、仁慈、行善、自制、愤怒、憎恨、罪恶、道德、幸福、快乐、心灵、真理、工作、命运、苦难、统治、法律、忏悔、思考、服从、引导、奉献、信仰、报答、拯救、死亡、祈祷、责任、义务、友谊、财富、理想、心灵、真理、休息、骄傲、谦虚、嫉妒、沉默、名誉、帮助、宽厚、诚信、勇敢、教育、学问、才能、智慧、愚蠢、家庭、婚姻、正义、战争、和平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不是老师能够告诉我们的,也不是随便一本书能够告诉我们的。

你只有读了宗教的教义,才感觉人生原来如此,你才能成为一个精神贵族。因此你醒来睁开眼,就会庆幸自己还活着。因此该吃饭了,你会能庆幸自己能够吃上饭;但是要慢慢吃。因此该睡觉了,你会庆幸自己平安渡过一天。

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看滑稽戏不同,与听相声不同,与听笑话不同。

因为这些节目只是让你一时快乐,过一会儿该烦恼还是烦恼。

因此宗教不是精神鸦片,而是人的精神支柱。

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极易发生精神抑郁症,也极易被疾病吓倒;只有信仰宗教才能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第九条:

性功能正常的人,每个月一次就可以了。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独睡而养精气。精气足而长寿。房事每月一次足矣。此为养生第九。”。

动物的性是有季节性的,但是人的性是随意的。由于每次性都消耗了巨大的体能,因此造成了人类的疾病增多。

新婚不如远别,一个月性一次才有新鲜感。性应当选择女方月经后的一周之内,这是避孕的安全期。

因此你要想长命百岁,就必需克服气恼的坏毛病而快乐。

★第十条:

每个月要清肠一次。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人欲长生。肠欲常清。逢月圆而清肠。泻污浊而去毒。此为养生第十。”

结肠是人的垃圾桶。每个人每天都揣着一个垃圾桶去学习、工作、甚至性交也揣着它。一个人每天排泄粪便,并不能干净彻底地清除粪便。

这是因为结肠的袋状结构,就像一串糖葫芦一样,虽然能够阻止粪便的自由排泻,但是也造成了粪便与肠壁的粘连,而如此就造成了自体中毒和静脉血液回流不畅的现像。

因此一个人每月应当选择一天清肠。届时可以喝20%的20—50克甘露醇溶液;也可以用开水沏5—20克番泻叶喝。

(实习编辑:李贺)

上一篇 欧豪唱的《爱情鸟》是与哪首歌一起改编的啊?
下一篇 雅士利孕妇奶粉好吗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