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刷新闻,看到这么一则消息:
电动车频频绞腿,医院连续接诊7位患儿
其中最严重的一名患儿被当场搅断4根脚趾,想想就疼。
其实我自己小的时候也有被自行车轮胎卡住的经历,因此特别能理解这种伤害的疼痛。
而新闻说的半月来连续接诊7名孩子,这个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夏天到了,孩子改穿凉鞋或者拖鞋,导致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发生悲剧。
其实夏天的到来,还有其他常见意外伤害
值得我们警惕预防:
1、烧烫伤
2、雷击
3、中暑
4、虫咬(蛰)伤
1 烧烫伤
烧烫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意外伤害,不仅表现在受伤时候的疼痛,严重的还会对未来身心造成伤害。
因此在讲烧烫伤的处理之前,我们先普及一下烧伤的一些基本知识。
引起烧烫伤原因:
烧烫伤是皮肤接触火焰、沸水、热油、电流、热蒸汽、辐射、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引起的损害。
而在我们家庭中,最多见的还是沸水、热油、火焰这三类,像我自己小时候就被热水瓶的水烫伤整个手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烧烫伤的分类(简化版)
按照烧伤对人体组织的损害程度分为三度:
I度烧烫伤:只伤及表皮层,受伤的皮肤发红、肿胀,觉得火辣辣地痛,但无水泡出现。
II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有明显水泡。
III度烧烫伤:全层皮肤包括皮肤下面的脂肪、骨和肌肉都受到伤害,皮肤焦黑、坏死,这时反而疼痛不剧烈,因为许多神经也都一起被损坏了。
家庭处理原则:
1、冲、泡:发生烧烫伤后,第一时间用冷的自来水持续冲洗或浸泡伤处降温直至疼痛缓解。
如果烧烫伤严重的话,同时拨打120。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冰块直接冷敷,特别是烧伤面积较大时。因为会导致疼痛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
2、脱:迅速脱去伤处衣物,取下伤处饰品。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用剪刀剪更有效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不可强行剥脱衣物,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3、盖、送:在上述两个步骤做完后,对于II度烧烫伤的表皮水泡,不要手痒地自己去刺破,应用清洁的毛巾、纱布或者保鲜膜覆盖伤处,保护创面,防止感染,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需要注意的事项:
1、如果严重口渴的,可以口服少量淡盐水。
2、千万别在伤处涂抹各种菜油、牙膏、肥皂、鸡蛋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上次还看到有人涂鸡血的。
问他哪里来的鸡血,说刚杀的,唉,可怜的鸡
3、回到水泡的问题,在第3点也说过“别手痒地自己去刺破”。
因为一般烧烫伤的水泡有大有小,小的水泡可以自行吸收,而大的水泡建议还是让专业的医生在无菌操作下刺破,排出水泡中的液体,但不要把水泡破皮剪掉;
然后消毒敷料包扎,一般一周左右都会愈合。
4、会不会留疤?
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除去个人体征不同,一般来说I度的烧烫伤是不会留下疤痕的;
而II度的烧烫伤其实还可以再细分为浅II度和深II度,浅II度的烧烫伤极少会留下疤痕,而深II度的烧烫伤如果处理合理,留下疤痕的概率就小得多了;
但如果是III度烧烫伤是肯定会留下疤痕的。
5、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看管。
运气好的I度烧烫伤也就疼一下,万一深II度或者III度烫伤那可就后悔莫及了。
2 雷击
闪电是静电放电,其电能量在0.5秒时间内,以100亿伏的静电压放电,峰值电流可达200000mA,足以击毙在电路中的任何生物体。
雷击其实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夏天,午后的雷阵雨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丝清凉。
但是雷击同样也能造成严重伤害,中国国际防雷论坛曾透露: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数达3000人至4000人。
发生在2007年5月23日的“开县雷击”事件曾轰动全国。
当天下午4点多,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学生被雷电击中,7名小学生罹难,众多幸存者至今仍生活在病痛的梦魇之中。
如何预防和处理
室外避免遭受雷击:
尽快转移到房子里或汽车里,关好门窗。
无法进入房屋或与其他人一起避难的时侯,彼此之间要保持一人高(长)的距离。
不要在孤立的大树下避雨。最好不骑自行车。
更不要手持金属物,金属杆的雨伞易导电。
到比较低的地方,双脚合拢蹲下,尽量降低身体低头,避免凸出而被闪电直接击中。
室内避免遭受雷击:
在室内应关闭好门窗,防止直接雷击和球形雷的入侵;
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关闭空调器、电冰箱等家电设备,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
不要打电话,如必须打时要使用免提功能;
不要洗澡。
3 中暑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人体不能正常地调节体温,发生的一组机体代谢紊乱的急性症状。
导致中暑的原因
在气温超过35℃时进行户外活动,却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
或虽然没有超过35℃高温,但空气中的湿度较大或通风不良,使身体散热减慢甚至不能散热,也可以导致中暑。
婴幼儿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其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比成人快,其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也不如成人,加上孩子好动,所以在热环境下更容易中暑。
中暑分类
中暑先兆: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也可出现混合型。
中暑的应急救护
先兆中暑: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在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重症中暑:一旦出现热射病,在就地抢救的同时,要毫不犹豫、争分夺秒地通知附近的急救中心或医疗机构,由医生通过药物降温和对症治疗来抢救生命。
几个小问题:
1、是否需要按压人中以及按压人中的有效性我持保留意见。
2、自行服用退烧药:中暑使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此时如果用退烧药来降温,身体对药物的代谢会加重身体本身的负担,药物的副作用会更大。
3、体表擦拭酒精可能会过度刺激皮肤,使用过量也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所以并不是首选。
4 虫咬(蛰)伤
夏天也是虫害高发季节,这里主要讲一下蜂螫伤、隐翅虫伤害。
蜂螫伤
一般常见的蜂有蜜蜂、黄蜂和马蜂。
这几种蜂者有尾刺,蜂螫人是靠尾刺把毒液注入人体,毒液中的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可引起溶血、出血、过敏反应等。
人被单个蜂螫伤,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若被群峰螫伤,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如何处理:
蜜蜂螫人后把尾刺留在人体内,被蜜蜂螫伤后,要仔细检查伤口,若尾刺尚在伤口内,可见皮肤上有一小黑点,可用镊子、针尖挑出。
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也不能用红药水、碘酒之类药物涂擦患部,这样只会加重患部的肿胀。
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所以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洗涤涂擦伤口中和毒液。伤口肿胀较重者,可用冷毛巾湿敷伤口。
马蜂、黄蜂螫人后将尾刺收回。
若被黄蜂螫伤,因其毒液呈碱性,所以用弱酸性液体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部可止痛消痒。
若被马蜂螫伤,用马齿苋菜嚼碎后涂在患处可起到止痛作用。
蜂螫后局部症状严重、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者,除了给予上述处理外,如带有蛇药可口服解毒,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隐翅虫本身不会叮咬人,主要是其体内含有酸性物质,具有强腐蚀性。
因此,如果把隐翅虫拍死或者碾死,其体液会“灼烧”皮肤,导致疼痛、水疱、发红等急性损伤表现,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
如何处理:
1、发现隐翅虫在身体上的话,不要惊慌,不要拍打,可以弹走或者吹走。
2、如果已经发生隐翅虫皮炎的也不要惊慌,这种虫咬并不像谣言所说的会致命,只要正规治疗,都是能痊愈的,一般也不会留下瘢痕。及时彻底地清洗掉受害部位的毒液,减轻对皮肤的损害。
方法:
用肥皂反复清洗受损皮肤;
用4% 苏打溶液或10%的氨水反复擦抹受损皮肤,中和毒素。
出现疱疹后,镇静止痒,采用消炎收敛性药物减轻刺激感 。口服、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素,必要时加用激素类药物提高疗效。
盛夏时节,避免开窗开灯睡觉,可有效防止隐翅虫趁人入睡后乱爬乱窜伤及人体,引起皮炎。
形状分割线
后记
其实上述几个问题很多读者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当然除了雷击),如果正规处理都不会太严重。
但是就怕一些土方,反而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红十字应急救护课件》
2.季恒清, 赵显伦. 隐翅虫皮炎及其防治[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2, 13(5):395-397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