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鼬,是食肉目鼬科鼬属哺乳动物。体细长,颈部长而粗,四肢较短;体形略大于黄鼬,吻较长,耳短圆,四肢短,足部被毛;体背棕黄或沙黄色,背后部及腰毛长而尖黑;面部眼周和眼间及面正中棕黑色,余部粉棕;上下唇和鼻周白色,额部棕或沾白,耳壳内棕色;耳背及前缘色白,颊和喉浅棕色;胸黑褐,腹部两侧皮黄;四肢和鼠蹊部为褐黑色;冬季毛色较淡,前头棕色变为白色;雄兽较雌兽大。
艾鼬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四川、新疆地区。 栖息在开阔的山地和草原。穴居,常侵占其他动物的洞穴营窝。行动敏捷,听、视觉敏锐,善于游泳并能攀登树木。夜行性,有时白天和黄昏时也外出活动。食物以鼠、旱獭、兔等为主,常主动出击,钻入鼠及旱獭洞穴。艾鼬 2~3月发情,妊娠期5~8周,每胎产仔3~5只或多至8~10只,最高纪录为18只。 野外寿命为5-8年,饲养条件下可达14年之久。
艾鼬在自然界大量捕杀鼠类,加上它们身上常带被咬杀动物身上的蛋类,因此还可加速鼠类间传染病的传播,有助于大量消灭啮齿动物,对农、林、牧和卫生保健均有好处。 艾鼬具有保护价值,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艾鼬同时也是中国新疆地区的二级保护动物。
想要了解更多“艾鼬”的信息,请点击:艾鼬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