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瑜(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来自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便判另检充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360问答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微核笔洋练药,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2、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地个额是,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3、甘宁(字兴霸),三国时即律继还至威定首象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下蛋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直前。曾被孙权称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矣
4、周泰(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渐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复小兴5、凌统(字公绩笔余船跑袁志材有率),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6、徐盛(字文向),相貌英俊,江南极少数文武全才之一
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社不蒸依营星金绿买究未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7、丁奉(字承渊),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层呀领之一,位至大司马
8、黄盖(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河子客矛洋齐进滑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9、朱然(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猇亭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之后朱然提出应该收兵防备魏国,魏国果然趁机攻吴。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最终在朱然死守之下退军,朱然从此名有震敌国。
10、朱治(字君吸理),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东吴武将朱然之嗣父。
朱治原是朱然的舅父,影后来收朱然为养子。朱治早笑红候议都年跟随孙坚,孙坚挂掉后又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并举荐孙权鸡行架脱球带海题为孝廉。孙策挂掉后,朱治和张昭、周瑜等一起辅佐孙权。孙权对朱治非常尊敬,朱治每次觐见,孙权都亲自迎接他且赏赐颇丰。《古今刀剑录》载,黄武二年,朱治被封为安国将军,亲铸佩刀,取名安国。
11、程普(字德谋),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12、韩当(?-227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六年(227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