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罗振宇、高晓松的确对于明朝的看法都不怎么样,但是我个人认为动机其实倒也没那么复杂,主要就两条,而且都出在朱元璋身上。
第一,这三人都自诩为知识分子和“名士”,而朱元璋是穷和尚出身,参加农民起义军发迹的,“甚轻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射几十年前的农村包围城市夺天下。
第二,主流教科书和学术界传统当时的确很喜欢黑朱元璋专制,因为朱元璋废宰相、兴八股、清洗功臣。说到专制,就又可以讽喻一番了。很多人可能会说大清更专制,但是作为(汉族)公众人物黑大清专制,多少显得不大气,有点像个愣头青皇汉,黑明朝专制,格调就显得高了许多。
至于八股,在民间普遍被认为是”死记硬背“的开端,袁腾飞毕竟是教育系统内的人,可能对于中国教育的弊端了解的还是比一般人更深的,因此也就更反感。
不过,袁老师有一个逻辑错误,就是片面将加强专制的原因,归结为开国皇帝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低(参考著名的“贼王八”论)。 此外传统学术界和后来网民(也包括一部分新学术界)对明朝的印象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传统学术界一直主张明清专制皇权空前强化,最终达到高峰, 但实际上,在嘉靖政治改革之后,尤其是嘉靖、万历这两代皇帝确实都怠惰懒政,这个时期内阁一度掌握了实权,所以在网民当中反而形成了明朝更虚君、更开明的印象。
参考:
袁腾飞:明朝就是贼王八朝代 - 中国历史 - 铁血社区
朱元璋躺着中枪:关于八股文
成祖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把朱棣的大谋士方孝孺给抓起来。
就冲这句我就对他很无感。
明朝那么多黑点,然而袁腾飞黑来黑去从来黑不到点上,姿势水平捉急
谢邀啊
语不惊人死不休呗。
芝士回答上某些上几千赞的回答大部分不就是抖机灵吗?
毕竟,学者型的人或者能独立思考的人,谁会被这种首鼠两端的人忽悠啊。
____)_______
某些给他洗地的人,什么他让大家喜欢历史云云。呵呵,屎作的满汉全席,在色香味俱全,那也是屎,不是饭!
总有人告诉我,看袁腾飞就当做听相声。可我真乐不起来啊!
他的很多私货会严重影响很多并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的历史观,尤其是未成年的年轻人。
不怕丢脸,十五岁的时候看货币战争,我是当真了
现在想想觉得可笑,或者动动脑子就能觉得不可信的东西。可在书中强烈的引导和数据面前,一个中二年纪的我如同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般。
你不会把指环王的世界当真,也不会把魔兽世界当真。因为那和你生活的环境与世界差的太远。
可如果这是一段过去的历史,而你在思维不成熟。并且没有详细了解过的时候。书上说的一切,很容易主导你的思想。并且让你觉得,只有如你这般少部分人才掌握了历史的真相真的,我希望未来出版社审核这些历史相关题材的时候。最起码加上一句,本书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虽然我并不觉得会有多大用 手动扶额)
说他是满族人的,这个消息缺乏验证,不以立足他的政治立场代表。
我觉得从他说的话题与观点口气,最有可能是因为对他来说黑明朝最符合他的立场与现在的政治正确。
袁腾飞总想证明他与其他外面的妖艳贱货都不一样,很不做作,他必须夺取道德上的“高尚”立场,所以他吹捧民主,吹捧西方社会思想,捧欧美各国,捧台湾。明朝作为一个汉族执政,君主专权,让人容易联想到锦衣卫,文字狱的朝代,就得躺枪。当然他也不能黑所有汉族王朝,所以他总喜欢把宋朝抬出来与明朝做一个鲜明的对比,说宋朝如何开放民主,对读书人如何好等等。
在袁腾飞的观念里,(中国的)穷人不是什么良好的象征,因此社会底层建立的王朝也是常常被袁腾飞贬低,不过由于对少数民族的敏感,出生低贱的铁木真创立的蒙古帝国与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完颜阿古打,耶律阿保机等躲过了袁腾飞的一番批判。
我们总结一下袁腾飞的历史政治观与立场,他喜欢的是民主,开放,高贵,富有,西方化。反对的是独裁,贫穷,保守,低贱,东方化。明朝初期与其他朝代相比正好全中了他的黑点。明朝君主专政,开国时保守贫穷,明太祖出生低贱,曾做过乞丐,初期文化方面对汉文化的保护非常顽固,反对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颠覆,反而向西方国家输出东方文化,而且还不是少数民族,是原罪汉族本土建立的一个王朝。
所以你说袁腾飞不黑明朝黑谁呢?
实际上并不是,明朝真正做事的是一个可以相互制衡的体制,而非皇帝个人,这是从永乐以后逐步形成的机制。建立在皇帝、内阁、太监三者间的制衡机制。在政治上这是相当稳定的,大多数人最为讥讽的武宗,神宗在国家出现重大政治事故的时候,一个条子批下去就能马上解决,这种组织度是相当恐怖的,最后到天启这个政治稳定依然没有问题,崇祯杀了魏忠贤,废掉了太监的势力,导致无法控制文官,这不是要给魏忠贤洗白,这人就是个流氓,但流氓有流氓的用处,对付文官集体这种流氓团伙,缺了魏忠贤这个大流氓还真玩儿不转。
明朝真正灭亡的原因是缺钱,这不是开玩笑,税是不低,没多少能收到国库里,但打仗平叛要钱,赈灾要钱,基础建设要钱,皇帝自己也要钱,其实仔细看看明史就知道为什么明朝皇帝有那么多和户部扯皮的记载了,拆了东墙补西墙,再加上地方贪污越来越严重,明末更好,局部小冰川期,处处闹灾荒,镇灾钱不够,平叛没军饷,就这么玩儿完了。
要说皇帝奇葩,其实这完全是双标吧,拿讽刺明朝皇帝的那一套思维看满清,一样个个是奇葩,顺治是一意修佛,康熙酷爱打猎,雍正炼丹服药,乾隆更好好大喜功,几下江南,收藏古玩近乎疯狂,还到处乱提打油诗,再往后吸毒的,好色的,抠门儿的,还有一个把自己家东西偷出去变卖的。这不是要黑谁,而是这就是皇帝的业余生活,拿这个说事也太儿戏点了吧。
明朝有没有问题,那时肯定的,而且这也是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通病,皇权王朝的通病,贪污腐化和地方上的土地兼并是无解的问题,但要拿着今天的历史观点看待过去的王朝,难免是吹毛求疵了吧,明王朝的进步性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历史时期的很多经验对当今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明王朝留下的政治遗产也是至今还在造福我们的宝贵财富,同理,满清王朝也一样遗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抨击一个王朝不代表否定它的历史意义,但袁腾飞的某些讲法让人不得不去怀疑他的用心了,这个人讲课私货太多而且有很多误导性的讲法,如果说这个时代的知识算一种商品的话,这人就是个兜售假冒伪劣的二道贩子。
——————————————————————————————————————————
更新一波吧,这两天评论里来了两位开口就抨击太监在明朝政治中起到平衡作用的仁兄,论调出奇的一致,开口就直接对太监的政治成分做了定调,且无论怎么说明,都不能让他们正视太监在明朝政治体制中的具体工作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在此,我统一做一个回答。
第一,明朝政治中太监的政治地位是怎么产生的。明初的政治格局是比较怪异的,朱元璋个人能力确实非常人所及,不仅仅是其对国策民生的准确判断与定位,跟多的是在他的时代里,百官仅仅是打工仔,如果不听话直接就换人下马,要是敢贪污,直接剥皮凌迟,这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但这么做的代价也是极高的,失去了宰相这个缓冲地带,所有的工作就直接堆在皇帝面前了,皇帝也不得不直接站在百官之前处理问题,这么一来带来了两点问题:一,是对皇帝的业务能力要求极高;二,是皇帝与百官产生了直接冲突。这两点也就是导致后来明朝朝政中出现了极多的皇帝百官相互扯皮,百官或明或暗直接攻击皇上的原因,毕竟宰相这个挡箭牌加替死鬼不在了。朱元璋以后的明朝皇帝并没有老朱的逆天水平,永乐开始启用内阁,重新构建了一个缓冲区域,同时也把皇帝从事无巨细的繁琐工作里解放出来,当然内阁并非是明代首创的,早在唐代的政治体制中设置的多相制就有这种影子。那么问题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吗?并没有,百官的权力并没有得到平衡,而内阁的成立导致这种权力具体化到了几个人的身上,他们帮皇帝做了工作,可同时也对皇帝产生了威胁,大臣们可以瞒上了,统一口径的指挥帝国的工作。这在封建王朝中等于是在变相的架空皇帝。毕竟天下是人家祖上打下来的,国家一把手是皇帝本人,未来如果出现政治事故,黑锅怎么都要扣到皇帝身上,皇帝是不甘心被大臣们这么控制起来的,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恐怕连废立都要被别人说了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洪武要废相的原因,大臣这个团伙很强大,并且很流氓,但永乐的政策导致这条被打翻的僵虫复苏了,明朝的第三代皇帝朱瞻基先生发现了这一问题,但在他的时代这个问题没有直接解决,但他留下了一个后手,在皇宫里组织太监读书学习,没了牙齿的狼不如狗,但现在皇帝需要有人来平衡百官了,就把牙齿和爪子还给了这些蓄势待发的爪牙。
第二,太监究竟做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明史里面有大量的记载,但看这些记录的时候请用点时间分析一下,不要被某些被伤害到核心利益的人误导。(这里也多说一句,我评论下的某位仁兄说的“没有人”的“人”就是这些人)明朝的朝政几乎永远都是在算钱,亏空几乎是发生在明王朝的历朝历代里面,揪起原因是税收不上来,不是百姓不纳税,而是官府不好好收,例如火耗之类的东西就不讲了,说点更好玩的,一官员为代表的广大乡绅势力在地方上兼并土地,导致国家在收税的过程中发现了纳税总额逐年下降,但税收的总量是不能少的,只能加税,但反过来又导致土地兼并更加严重,这点就是封建加天下的硬伤,不管怎么变都改不了的硬伤,大明王朝有个海瑞想改,但最后的结果是把他高升别处,想动这个蛋糕是没门的,张居正的改法就温和多了,允许大家贪和拿,但不能没有节制,这才有了点成果。在这种状况下皇帝是没钱的,想收钱,只能自己动手,国库要银子开销,边关要银子发军饷,紫禁城里那么些个人都要吃饭,皇家的仪表也是用钱来顶的,但是现实是没有钱,太监参与其中之后,状况就好了许多了,太监也贪,但要比那些立志留给子孙后代的地方豪强要好的多了,更何况都是皇帝身边的近人,玩儿的心眼就不是那么险恶,银子就这么收上来了,同时那些心眼玩儿的太过的大臣,太监会整他们的,这是皇帝想干又不能干的事情,具体事例请参考历代秉笔太监掌印太监的工作记录,在刘瑾和魏忠贤处画重点。(这些太监的人格未必过关,但完成了本职工作,贪污是肯定的,但实事也做了不少,比那些扯开嗓子唱高调的道学先生要强上不少)。
第三,为什么普遍评价太监都是恶名。这是这个制度的原罪吧,当初设立这个政策的时候,太监就有被拖出来顶雷背黑锅的义务,弃车保帅,皇帝算的太精明了,再加上写书的人和被太监整治管理平衡的人都是一类人,所以原因也就不用多说了。再加上后世朝代的主观引导,所以也就是只见坏不见好,但这种论调看多了实在是有点欲盖弥彰了。而且这种歇斯底里的抹黑恰恰也证明了太监的工作是成功的并且是出色的。
——————————————————————————————————————————
最后再强调一点,我们看历史学历史不是在搞吹捧搞歌颂,更不是在搞讽刺搞抹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着某些人的行径居心不良的原因,认识历史要考虑到它的时代局限性,古人没有今天的人才有的选择,也请不要太过于吹毛求疵,但古人的一些尝试,确实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我们自己的历史,从血缘上来说更具有参考价值。
听郭德纲的相声你真的会相信于谦的爸爸是武术家、考古学家、老西医、妇科大夫、八大胡同董事长、大登殿里澡堂子的跑堂、中国古汉语专家,推广普通话第一人、八大铁帽子王中王中的绿帽子王、被海大爷搅了婚姻的兔儿爷、蒙古国海军司令的亲家、清华池修脚的、江湖第一刀客、第一剑客、第一“嫖”客、人送绰号彪子、公海上被海盗劫了的开一千万发票的公务员、画扇面的画家、领着老郭听小提琴陪着老郭找导演的造星家、让打口井却改了烟囱的包工头、钦封登仕郎于太公讳进锅、欧阳青松先生吗?
因为
据小道消息:他是满族。
对于满族之中出了这么一个败类,我谨代表汉族人民致以深切的哀悼与慰问。
明朝没有袁腾飞说的那么差。
我想应该没有比这个更正面的回答了吧。
原答案:
袁腾飞不熟,不过如果真的要黑,每个朝代都有许多黑点,分析一个朝代应当全面的分析,如果只看优点或者缺点,那屁股坐的就太歪了。来简单总结一下历朝历代的黑点:
秦朝:暴政
西汉:视人命如草芥
东汉:宦官与外戚当道
唐朝:历史上政变最多的朝代,军阀割据严重
宋朝:武备不振,异族频繁入侵,岳飞之死
元朝:异族
明朝:木匠皇帝,宦官当权
清朝:文字狱、缓慢的近代化
以我们最引以为傲的汉唐为例:
汉武帝时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奢靡之至,至使国内空,户口减半。又崇信巫蛊之术,对群臣无端猜忌,动辄得咎,执政中后期一连诛杀李蔡、严青翟、赵周、公孙贺、刘屈等五位当朝丞相。每次皆大肆牵连,死者少则数十人,多则数万人。
征和二年,听信谗言,以“诅咒皇帝”为名诛杀卫青之子卫抗,丞相公孙贺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等数十家大臣满门,又用江充治事,诛杀无辜百姓文武数万人,牵连数十万人下狱。逼反太子刘据,双方于京城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汉武帝:
“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而唐朝自李渊开国到玄宗下台的近一百五十年时间中,只有一位皇帝以和平方式上台;而终唐一世,21位皇帝中,有16位直接或间接因为政变失去帝位。如此动荡的政治,这也算得上古代之最了。来统计一下唐朝主要的政变: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渊被架空,同年八月退位 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下台 公元690年,武周革命,唐睿宗下台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武则天下台 公元710年,韦皇后毒杀中宗,少帝李重茂上台 同年六月,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动政变,少帝让位于相王李旦 公元712年,唐睿宗被迫传位于李隆基,同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架空唐睿宗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于朔方自立,是为唐肃宗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中唐————————————— 公元762年,李辅国兵变,唐肃宗受惊吓而死,太子李豫继位,是为代宗 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被迫传位于太子李纯,次年正月“病逝” 公元820年,唐宪宗李纯为宦官刺杀,穆宗李恒继位 公元826年,唐敬宗为刘克明等所杀,其弟李昂继位,是为文宗 公元840年,唐文宗病逝,传位敬宗子李成美,颖王李炎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晚唐—————————————— 公元888年,唐僖宗“暴毙”,唐昭宗继位 公元904年,朱温杀唐昭宗,哀帝继位 公元907年,唐哀帝让位朱温,唐亡 至于唐朝其他没有涉及帝位的,流产的兵变更是不计其数,仅仅皇族之间的内战,就发生了不下三回。
看到了吧,真的想黑,汉唐都黑点满满,就别说明清了。看一个朝代好不好要全面的看,不能只看缺点和优点。来看看个个朝代的优点,那就太多了,我也总结不全:
秦朝:
完成国家统一,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确立了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
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货币与度量衡。军事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开疆万里,扬国威于异域。修建秦直道,万里长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汉朝:
汉朝享国四百余年,奠定了汉文化之基石,中国人至今以汉人,汉族自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整个封建时代的精神内核。
收取云贵、福建之地,开辟了大片疆土,北击匈奴,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交流;完善了郡县制等等
唐朝
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使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争相学习唐朝的文化与政治制度。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等。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宋朝: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时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权臣专政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也就是个北京老师 要搁山东江苏早tm下课了
士族阶级都贬低明朝。袁腾飞只是其中一个。
如果说袁腾飞和高晓松专业性不行,那么钱穆等历史名家呢?
一句话总结,凡是士族阶级无法掌实权的朝代或者时代,都会被黑。
明朝没有丞相,皇帝在国家司法机关之上又设立了诏狱。为了制衡文官又扶持了宦官集团。就这三点,就要被士族集团黑到死。
同理,东汉也是被黑到死的,外戚宦官专权,袁腾飞也有精彩的黑段子。
袁腾飞赞美的是西汉,初唐,和北宋。共同特点是,有丞相,君主对士族态度良好,没有宦官外戚专政。这点,袁腾飞没说错吧。
那么明朝被黑的三点有没有道理呢?绝对是真理。明朝不设丞相,现在却有国务院总理。明朝的诏狱可以用刑,现在的中纪委只能双规双开。明朝宦官集团强大,现在并无某个集团可以抗衡士族阶级。
袁腾飞对清朝并无坏印象。首先,清朝没有宦官。第二,清朝的八旗制度,使得帝国的股东和经理人完全割裂开来,和我们现在制度几乎一模一样。清朝前期士族不掌权,但鸦片战争之后,一干中兴名臣纷纷掌实权。这才给清朝续命了将近半个世纪。明朝就没做到。
最后,士族集团的诉求从来就不是什么忠君忠于国。而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要帝国的股东集团愿意把经营权让出来,就会得到士族集团的粉。反之,会被黑。
PS,士族集团不是知识分子,袁腾飞,高晓松那是士族集团,普通人高考状元清华北大,也只是知识分子。你们不是一个立场的。
无他,没文化而已。
不觉得袁腾飞特别针对明朝,袁腾飞几乎无所不黑,只不过我们观众依据自身的立场,觉得袁黑满清、黑天朝痛快淋漓,大呼过瘾,而黑到明朝就义愤填膺,心里不爽。
另外一点个人瞎猜,袁对明朝,特别是对朱元璋的鄙夷和愤怒情绪,可能源于他对近代某历史人物的鄙夷和愤怒情绪,印象中袁提起来就怒不可遏的大爆粗口的场合好像多是这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