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平 MA YIPING
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87年晋升教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2000年至2013年任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院长,现为该院名誉院长。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任四川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重庆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会长。第一批巴蜀画派卓越成就代表人物。
马漓澧 MA LILI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伦敦切尔西艺术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生活是无数切片的集合体,
每一切片都呈现着生命的色彩。
岁月的年轮掩盖不了亲情的那份执着与勇气,
时光的缝隙场景里没有过多的对白解说,
只有血脉延续的主题和款款流淌的温情。
上世纪30年代,马一平的父亲在杭州艺专和北平国立艺专习画,战争爆发后来到四川发展,马一平的绘画启蒙之路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父亲并没有刻意要求我学画,但你知道,在那个环境下,很难不被影响,我走上绘画的道路也算是家庭的潜移默化。”历史惊人的相似,血脉和文脉都不断重演这一场与生俱来的“色彩”故事。
马一平 动地长歌木卡姆1号 2012年 240×160cm 布面油画
马一平有两个女儿,她们都继承了父亲的绘画天赋。大女儿现在成都工作,专门从事美术生考前的培训工作;小女儿则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现在在北京发展。小女儿马漓澧因为长相甜美、专业课优异,曾被选中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艺术系才子才女”节目,并成为了该节目年度最受欢迎的女嘉宾之一。马一平说,正如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也没有刻意将孩子培养为画家,而是她们有这个兴趣,就尽力帮助她们成长。
马漓澧 the dust markerpen and watercolour on silk 50x75cm 布面油画
1988年出生的马漓澧,从小在川美生活,在画家圈子中长大。父亲是川美77级、78级明星班的老师,母亲刘虹也是出色的画家。家学给了她好条件好教养,但她从没放弃过刻苦。“家里条件对专业有些额外的帮助,但是升学还得靠自己奋斗。”漓澧小学毕业随父母迁往成都,在成都度过三年的初中时光,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附二时,母亲就把家安到北京。马漓澧常和同学从位于河北燕郊的附中坐公车回京,再转地铁去北京火车站通宵写生。附四那年,央美造型学院教师去附中选人,马漓澧在火车站画的那组《漂泊的人儿》被选中,获得专业免试机会,顺利考入央美。不是每一个考入央美的学子都能顺利入读油画系,马漓澧大一上完造型学院基础部后,学校才按成绩排名分系,排在55名以后的学生便与油画系无缘。而进了油画系还要经过基础训练,直到大二结束,各工作室老师才来选学生。几轮PK后,马漓澧进入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整个大四,马漓澧都由当代艺术界最活跃的刘小东、喻红带领。央美本科毕业之后,她离开北京赴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于2015年底完成学业回国。
马一平 没有叹息的旅程 2009年 180×135cm 布面油画
马漓澧的记忆里父亲身上老是隐隐有一股松节油的味道,父亲手中的笔好像可以画出世上所有的东西,漓澧小时候很喜欢看父亲认真画画,也总想拿起笔在他的画上试试。有时候父亲经不住她闹,不得不同意她在指定范围内“动两笔”。马漓澧记得曾经在一个雪景图里画过几点雪花,但是等她玩别的去了,父亲又偷偷改掉了。
马漓澧 左岸右岸 油画
回忆儿时,漓澧说她小时候是很好管的那种小孩,给她纸和笔可以玩很久。印象中父亲画画不分时间地点,不分工作日节假日,很多节日别人出去玩,他都在画画,小学时有两个大年三十晚上,父女俩都一起画画度过,小时候觉得这是理所当然,长大以后回想起来却觉得很特别。漓澧说:“我觉得父亲并没有把画画当做是一个工作,画画和他就是一体的,任何时候他都需要和这件事并存,这一点我特别欣赏。”
马一平 2010·桃源 400×180cm 2010年 布面油画
当问及她最喜欢父亲哪个系列作品时,她的回答是父亲九十年代中期到两千年之间的作品,特别是“大地无言”系列,因为很多都是她看着一点一点画出来的,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是种享受,那个系列的作品很温暖又很有气魄。而父亲最中意女儿近两年创作的“珍奇阁”与“逝者与尘埃”系列,创作风格和她之前的作品有很大不同,融入了留学期间的9感受以及对东西方哲学的思考。
马漓澧 左岸右岸 油画
马漓澧介绍到:“逝者与尘埃”探讨永恒与瞬间,广大与微渺。这个系列的作品灵感来源于李商隐《北青萝》,“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水”正是这个系列象征永恒的部分。每每临河驻足,总会不由自主地追踪水流的来去,想要把握它的每一个瞬间,然而越是这样越发觉能看清的不过一个局部,而一眨眼,连那个局部也消失不见,站的越久越是晕眩,所以她选择了分别描绘不同局部在不同的透明纸上的方式,并将它们贴在一起以制造空间感与不可捉摸的感觉。而人相较于自然,就如同一个细胞、一个朝生夕死的瞬间,因此选择了绢这种轻盈半透明的材料,并让人物始终处于透明而漂浮的状态,在尺幅上也加强了两者的对比。
马一平 一个关于生长的故事 1992年 140x120cm 布面油画
近期她最感兴趣的是时间空间的有限和无限,瞬间消失与循环往复是最吸引她的存在形式。而她最近正在做的一组新作品便是抽取她喜欢的电影或平时记录的影像中的一秒,将它们分解成二十四个瞬间,用自己的语言画下来。同时也形成一个新的无限循环的微动作冻土,在描幕这一秒的过程中她花了很多心思与时间,呈现的结果是一秒,却也不再是一秒了。在这个过程中她对于时空都有种新的感悟,她说这有点像是一段修行。
马漓澧 the dust 15x15cm
谈到马漓澧一直喜爱的《权利的游戏》,她说:“权力的游戏考验的是人性的极限,人性的弱点在剧中暴露得比现实生活更赤裸和夸张,不过相比之下就觉得自己挺幸福的,至少自己的生活中有可以100%信任的人,有百分百确信的关系,换句话说有几座‘安全岛’是不会沉没的,像我父亲应该就是这几座‘安全岛’里最大最稳的一个。”
马一平 回乡之梦6号
如今,父女之间不再只是无言的爱也有浪漫的表达,每一年父亲节漓澧都会准备一束向日葵送给父亲。父亲也会在女儿生日的时候在远方和亲人朋友庆祝女儿的生日。马漓澧憧憬自由,她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她生活的动力来源于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在艺术上有很多东西想要去探索,而且还有很爱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和她共存,例如父母和外婆,越长大越珍惜!
马漓澧为马一平制作的GIF动画
《巴蜀画派》:如果用一种色彩来定义这种血脉的文化传承,您觉得是哪种颜色?
马漓澧:黄色,在生命中爸爸就是像太阳一样,是我除了自我认同以外安全感的最大来源。因此向日葵是我的自我比喻。虽然在艺术上我和爸爸选择有所不同,但是在骨子里我们很像,希望以后我能带给别人太阳一样的能量。
马一平:肯定是黄色,漓澧从小就喜欢黄色而且她的性格开朗。我也喜欢向日葵,向日葵的花姿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没有百合那么清雅,但它阳光、明亮,爱得坦坦荡荡,爱得不离不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它绽放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对梦想、对生活的热爱。我希望漓澧能够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文/袁瑜
文章来源:《巴蜀画派》2016年10月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