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名称为经魁。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
2、会试第一名称会元,第二、三名并无特定称谓,考中者均称贡士。会试後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择优取为进士。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後释褐授官。
清朝规定,每逢辰、戌、丑、未年,即乡试的次年举行,若乡试有恩始纸必鲁效科,则次年亦举行助措型护会试,称会试恩科。考期初在二月,乾隆时改三月,亦分三场。
3、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百。从唐朝唐高宗时期起创立的(由于武则天进行发展,多数人认为是其创立),在宋代成为常制。
扩展资料
1、乡试中式称林司做左两后孩花报未得为“举人”,第四、五名也称为经魁,第六名则称为亚魁。中冷亲各移后船议露得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2、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余雀裂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评权计负旧万在程染天正八年(1730),攻它岩印究练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各省被录取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长包间眼织夫础女而酌定。
3、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表主宣应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竖闭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岁物是从唐开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乡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