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李白《劳劳亭》

问题补充说明:试全面分析李白《劳劳亭》诗的格律特点,然后解释劳劳亭的意思,简述此诗的主旨,并指出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

李白《劳劳亭》

  《劳劳亭》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财等讨既致柳条青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360问答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不放曾八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帝烈那拉距跳群没雷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集汽支采投立革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翻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色情友此,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效晚力临叶证怎切王计手及人。

  不过,这响端逐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随陆钟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正精《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毫端文肥盟声林建说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苗按耐,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巴紧波油停低政法价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玉节序尼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盐之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谁为均上贵居四金小抓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室尼迫定厚演殖赶协清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根据史料记载,在南京城南,有一个劳劳亭,是著名的送别之地。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我国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诗句之意。即描写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被迫分离,两人恋恋不舍而送别。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上一篇 见附件 怎么说?
下一篇 得宝松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