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东北三省的古代有名诗人都有谁?

东北三省的古代有名诗人都有谁?

【原创问答】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晓中国东北的基本历史过程。在我国古代的清朝之前,东北数省(九省)一直被少数民族所占有,属于番外之地,与中原文明存有很大的差异。

清朝仅出过纳兰性德这个比较出色的词人。然而按实际说,纳兰性德的祖籍是开原(今辽宁省铁岭市辖的一个县),论他的出生地是北京,应算北京人。像纳兰性德这种情况的还有,如曹雪芹、康熙、乾隆等都是出生在关内,只能说祖籍在东北。

这样说来,在古代几乎没有出现过有名的诗人,但东北人在历史上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却一次次征服了会作诗的关内诗人。

不过,也有一个历史之谜,值得探讨。

有一首《黄鸟歌》作于公元前17年,值中国纪年的西汉时期,距今2000多年。诗文是: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

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诗虽短,从今天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有很强的使用汉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文学修养。

诗本身质朴的情怀,清新的格调,如《诗经》中的古风。或许诗人曾深受《诗经》之影响,有着与古风中许多诗篇相似的穿越时间直抵心灵的力量。就诗本身,不失汉语言的经典之美,就作者身份而言,也是迄今为止能见到的东北民族使用汉语言创作的最早诗作。

该诗的作者名叫“类利”,曾是一名“夫余”人。

夫余国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及松花江流域,是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古国,兴起于西汉初年。

近年来,我国历史学者研究考古发现,并得出夫余国前期王城之都“鹿山”,在吉林龙潭山、东团山、帽儿山之间的三山一带。在此发现了夫余国的遗迹与文物,结合史料记载,处处印证与汉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关于夫余人的语言、文字等使用情况,均无迹可寻。

通过这首诗以及诗作者的经历,或许可以窥夫余人之一斑。虽然无法考证夫余人的语言与汉语有无关系,但从此诗可以推测,至少在夫余王族中,汉语言是其学习的内容之一,并且达到过很高的程度。这也应该是吉林大地两千多年前所曾达到过的文化程度的一个标志。

解答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如果是出生地的话,估计没有几个诗人,因为就算有写的也不是汉语的,如果说这里的环境造就的诗人那应该不少,比如岑参,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一个地域造就一种情怀,诗人是一种情怀的释放人。

宋晓峰,嚯哈哈哈,此时此刻的我想吟诗一首

辽宁卫视有过专门介绍:大诗人大文学家韩愈辽宁朝阳人!

黄帝、拓跋、完颜阿骨打、铁木真、努尔哈赤!张宗昌、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赵尚志等等等等。

曹雪芹

远有张作霖近有赵本山[捂脸][大笑]

没有

大东北才子佳人超多的,可惜由于战乱,发生过很多次民族大迁徙,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没有连续性,多次断层,绝大多数诗篇没有流传下来。因此,能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留名的仅有韩愈、萧观音、纳兰容若等寥寥数人。

吉林省高句丽龙潭山遗址公园

东北在周朝时期是肃慎等部落,曾经向周天子进贡“楛矢石砮”,辽西走廊则是孤竹国属地。到了汉朝,黑龙江、吉林出现了扶余、高句丽等小国,辽宁包括朝鲜北部是汉朝郡县,汉长城是跨过鸭绿江。在汉成帝年间,高句丽的王子琉璃明王作了一首诗《黄鸟歌》: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

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这是现存的东北地区最早的诗。王子的一个汉人妃子受气了,就离家出走了,王子策马急追,这个妃子脾气很大,劝不回来,王子独自回家的路上就作了这首诗,满满的《诗经》风。

还有一首《人参歌》,也流传了下来:

正桠五叶,背阳向阴。

欲来求我,椴树相寻。

汉朝东北地区

高句丽这个国家源自扶余,是迁徙到东北的汉人,结合东北各个部落形成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与中原基本一致,类似于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新国家。

后来曹魏大军扫荡东北地区,高句丽被击破,都城被毁,估计相当多的人口被带到了中原,曹操就曾经将乌桓整族迁到中原。四散逃亡的高句丽遗民在七十多年后又复国,趁着中原五胡战乱,不断扩张,到隋朝时期达到全盛,占据了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好景不长,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位持续攻打高句丽,高句丽彻底灭亡。大部分人口迁到中原,大唐名将、西域军区总司令高仙芝就是高句丽人,还有小部分跑到了朝鲜的新罗国和吉林、黑龙江一带的渤海国,高句丽成了传说。

李白就作过一首篇名为《高句丽》的诗,写的就是在中原的高句丽人: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与东北有关的唐朝诗人是韩愈,不仅是诗人,还是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辽宁人,有人会说韩愈的故里在河南孟州市。但人家韩愈自称是昌黎人,所以他的文集是《韩昌黎集》,昌黎郡在今天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虽然生在中原,但人家韩愈就是觉得家乡昌黎最好,空气都是香甜的,走那儿都说:“我是昌黎人!”,不像现在的有些崽子,忘本。宋朝皇帝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从祀孔庙,走上了圣人岗位。

潮州韩愈祠

唐朝时期,吉林、黑龙江一带是渤海国地区,该国与唐朝矛盾较少,派出很多留学生来华学习,王子都派来了。诗人温庭筠就作过一首诗,送别渤海王子学成归国: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渤海国的先祖本来就有汉人,又融入了不少高句丽人,经过持续学习中原文化,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政治体制几乎与唐朝一模一样。

渤海国兴隆寺

渤海国有很多诗人,写了许多诗句,但是同高句丽一样,也因为战乱绝大多数散佚。在这里提几个保存下来的作品。

渤海太守王孝廉曾出使日本,天皇设宴招待,吃饭的时候,王孝廉即兴作了一首《奉敕陪内宴》:

海国来朝自远方,百年一醉谒天裳。

日宫座外何攸见,五色云飞万岁光。

他和日本诗人左太史坂邻客,切磋诗艺,作过一首《和坂邻客对月思乡之作》,艺术水准较高:

寂寂朱明夜,团团白月轮。

几山明影彻,万象水天新。

弃妾看生恨,羁情对神动。

谁云千里隔,能照两乡人。

这个王孝廉留学过唐朝,与李白是朋友,李白为他写过一首《送王孝廉觐省》,诗云:

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

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

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

渤海归德将军杨泰师,也出使过日本,写了几首诗,被日本人记载,其中有一首《奉和纪朝公咏雪诗一首》:

昨夜龙云上,今朝鹤雪新。

径看花发树,不听鸟惊春。

回影凝神女,高歌似郢人。

幽兰难可继,更欲故效颦。

渤海后期,文坛领袖是裴颋、裴璆父子,历史学家金毓黻在《渤海国志长编》曾说:“自杨泰师、王孝廉、王文矩、杨成规等以文采见重异域;而裴氏父子尤为特出。”

唐朝灭亡后,渤海也衰败了,在后唐时期,被契丹灭亡,国民大部分被迁到了燕云十六州地区,还有部分逃到了朝鲜,只有小部分留在当地。这就同高句丽灭亡一样,再一次使东北地区的文化断层。能流传下来的诗篇几乎全是他国保存的,数量少之又少。

渤海灭亡后,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派他的长子耶律倍管理渤海旧地,号东丹王。耶律倍很有才华,他集藏书家、阴阳学家、医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翻译家、汉学家和画家等于一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儒者。

据宋朝《宣和画谱》一书记载,宋朝大内皇宫的秘府中共收藏有耶律倍的15幅画作。流传到现在的名作有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射鹿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番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骑射图》等。

在他的建议下,耶律阿保机下诏建孔庙,每年春、秋两季率领百官祭奠孔子。可惜耶律倍只有一首《立木海上刻诗》流传了下来,据说是契丹人现存的第一首汉文诗。

耶律倍后来投奔后唐李嗣源后,在政变中被杀,他弟弟辽太宗耶律德光,将他葬回他生前最喜欢的医巫闾山,还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耶律阮。

辽宁医巫闾山

辽代,东北地区出了两个才女,一个叫萧观音,懿州人,也就是今天辽宁阜新人。另一个叫萧瑟瑟,也是东北人,是渤海人后裔。

萧观音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相貌颖慧秀逸,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弹琵琶,称为当时第一。可惜,后来被诬陷而死。

萧观音有一首《伏虎林应制》,被后人称颂有气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们有时候会考这首诗: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萧瑟瑟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妃子,封文妃。也是个苦命的美女,被昏君天祚帝冤杀。她留下两首诗,都是配上音乐演唱的,其词曰:

其一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

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

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

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其二

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

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

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

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

清朝文学家谢蕴山,曾写诗歌咏萧瑟瑟:

瑟瑟伤时悯直臣,燕云夕枕暗红尘。

白头宫监谈遗事,芳草萋萋废苑春。

辽国除了两位美女诗人比较有名,还有一位诗僧,郎思孝,法名志全,法号海山,辽西(今辽宁朝阳市一带)人,他是辽国两代帝王的导师,佛家著作远播宋朝及日本、高丽等国家。当然他的诗作在当时也很有名,可惜大多没有流传下来。

辽宁觉华岛,郎思孝在此建寺修行。

辽国以后是管理东北地区的先后是金朝、元朝,当地的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大规模迁入中原,在元朝时期,统称“汉人”。

这是种抽血效应,这样东北地区再一次文化断层,从元朝夺取东北直到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整个东北都是文化荒漠,纳兰性德祖籍东北,但跟东北已经没啥关系了。东北再次出现文化发展已经是北洋军阀年间了。

金元时期,东北地区比较有名的的诗人有:王庭筠、李庭、刘仲尹、兀颜思忠、庞铸等。

王庭筠,金代辽东人,大定十六年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

水调歌头·秋风秃林叶(王庭筠)

秋风秃林叶,却与鬓生华。

十年长短亭里,落日冷边笳。

飞雁白雪千里,况是登山临水,无赖客思家。

独鹤归何晚,已后满林鸦。

望蓬山,云海阔,浩无涯。

安期玉舄何处,袖有枣如瓜。

一笑那知许事,且看尊前故态,耳热眼生花。

李庭,女真蒲察氏后裔,金末移居中原后改姓李氏,曾为西安府咨议。

溪行·枯木扶疏夹道傍(李庭)

枯木扶疏夹道傍,野梅倒影浸寒塘。

朝阳不到溪湾处,留得横桥一板霜。

刘仲尹,字致居,号龙山。盖州人(属今辽宁营口),一说辽阳人,后徙沃州。家世豪富,勤奋好学。海陵炀王正隆二年进士。历官潞州节度副使,后召为都水监丞。

鹧鸪天·楼宇沈沈翠几重(刘仲尹)

楼宇沈沈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

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

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兀颜思忠,女真族,至正元年为南台御史,历官总管、湖南宪佥、淮西廉访副使、浙西廉访使。

水调歌头·白云渺何许(兀颜思忠)

白云渺何许,目断楚江天。

悲风大河南北,跋涉几山川。

手线征衫尘暗,雁足帛书天阔,

恨入短长篇。青镜晓慵看,华发早盈颠。

叹流光,真逝水,自堪怜。

明年屈指半百,勋业愧前贤。

霄汉骖鸾无梦,桑梓归耕有计,醉且付高眠。

寄谢鹿门老,待我共谈元。

庞铸,字才卿,辽东中州集作大兴人。约金卫绍王大安中前后在世。家世显贵。风流文采,为时辈所重。明昌五年进士。南渡后,为翰林待制。迁户部侍郎,后改京兆路转运副使。这人写的诗超级长,就不展示了。

压倒三江王尔烈系辽宁省辽阳市人。

上一篇 姻缘道合皆由天男婚女嫁前世缘
下一篇 1916a黄鹤楼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