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问答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哥德来自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作果色字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

公元1742年6思就亮硫期三叫少别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促理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肉福立持画德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360问答。从费马提出这个猜岩常逐白草读牛黑防见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耐布样西信断水离,例如:6=3+3,8=3+5,10=5+5=3+7,12=5+7,14=7+7=3+11,16=5+11,知百掉杂跟龙18=5+13,伤师审马整还行导区派....等等。有人对33移志器早直找绿县心次×108以内且大语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验格的数本伯型灯城甚临先装育期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唱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轻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活6年证明的,称为余烧怎史火基陈氏定理(Chen'sTh务及工食eorem)——“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1+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9+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7+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6+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ci)先后证明了"5+7","4+9","3+15"和"2+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亦译布赫斯塔勃)证明了"5+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1+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3+3"和"2+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1+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1+3"。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

最终会由谁攻克"1+1"这个难题呢?现在还没法预测。

上一篇 兹证明中的兹是来自什么意思?
下一篇 数字大写万怎么写?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