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弄清文化这个概念,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体味出古老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因为,中国文化悠久泱漭,特别是《易经》和《道德经》等各种典籍,体大思精,堪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在当代21世纪,甚至以后更长的人类历史时期,仍不失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尤其对调整人与自然、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各种关系,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化是什么?文明又是什么?严格说文化与文明是不相等的。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文化是人类创造的遗迹与记忆,劳动创造了文化,文明是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程度的总体评价。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一块沉淀了的历史化石;又有人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去理解,知识与文化是不相等的 。现实生活中,有知识没文化的例子很多的,而有文化没知识的也存在)。对文化的定义共有一百多种,但归根结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民族的魂。
传统文化精髓是伦理道德,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还是先秦以前的文化。伦理道德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因此,荣辱观的根和魂应与传统文化同宗同源,我们理解荣辱观,首先,就应当深刻去理解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或中华文明,是先秦以前,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内陆文化。这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文化的根
中国文化具有独立性,而且有民族的独立性,源于地理,三面环山东面靠海,有利于畜牧业、种植业的农业生产,是以农业为主,兼以牧、副、渔的自然经济。完全能自给自足,不靠外来援助。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其实是农耕文明为主)悠久泱漭。直到西方字母传入中国,中国庞大的文字系统已经形成了。
1840年以后,虽然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西方文化打入了中国,但中国文化仍是以汉族为主,与其他55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了华夏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儒、道、佛三家为主干(佛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文化,为我中华文化所吸收),辅以法、墨、名、纵横、杂、阴阳、农、小说、兵、中医等家,涉及面广,内涵丰富。
——文化的魂
中国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勤劳、勇敢、善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风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身的和谐。
儒家注重养德,道家注重养生。儒家虽不提倡禁欲主义,但一直强调要用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行为。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精神生活,特别是在于人有道德。所以孔子提出以“仁爱”为中心,并推演出温、良、恭、俭、让、礼、智、信。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学问的根本,认为这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根基。
道家主张以谦下不争、清净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有了和谐的人格,就能消除个我的锢蔽,以豁达的心胸与无所偏执的心境去看待一切。
佛家讲修来世,力图以事事无碍的超然态度进入一种彻悟的心灵境界,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
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提倡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和谐。行“王道”即“保民而王”,行“王道”的核心在于“以德治国”与“以仁施政”,“仁政”的核心在于孟子所主张的“以民为本”。从先秦诸子百家始,经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至清代朴学,以儒学文化为基础,各种学派与民间信仰交流激荡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以儒治国,以道养身,以佛养心”,正是“和而不同”的内在精神体现。
当今社会,受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追求物质享受,贪图享乐,并对本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有一些人竟然无知地否定传统文化,人们似乎对支撑整个民族血脉的文化已不怎么信任了。处于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战略的目光,适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在北大讲坛上以《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为题,谈到为什么在新世纪要提出发现东方?因“东方”已经被妖魔化了,中国已经被误读了。今天西方的学术制度已经神经化了,已经固化在我们某些博士生导师的心里。中国要提出“发现东方”,是因为我们文化与西方相比,在近二百年变成了次等文化,变成了一种低视的文化,需要重视和发现。
当务之急是清醒我们自己,尤其是清末以后对传统文化已经摒弃尘封了。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跑到了西方,学会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但没有像玄奘一样经过八十一难才拿回真经。玄奘是从中国到印度再回到中国的远行者,而且坚定不移地回来了,今天大家都是坚定不移地挤出国门。全盘西化,半盘西化还是本土化都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只能对自己负责。这是国人的悲哀!
近百年来,中国受到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中国已经成了功利主义盛行的国度,现在某些中国人的心中,功利主义占了上风,一切向“功、名、利、禄”看,“功用至上”。现在的一部分人已不像先贤志士那样从道德、良知、天理的角度来思考和评判事物,甚至到了道丧伦绝的地步。需要通过文化来安顿中国人的个体生命,需要通过文化重建中国人的社会道德,需要通过文化重塑中华民族精神,需要通过文化重建中国人的信仰与希望,需要通过文化重建中国政治秩序的合法性,需要通过文化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政治制度,需要通过文化奠定中国现代化的道德基础,更需要通过文化解决中国乃至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独特的作用。
贾庆林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