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二、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干就死宜护了雨扩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三、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贵年起执减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四、本性也需要“养”。
“苟得其养360问答,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孟子讲性善的最经典的例子是,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落井的时候,每个路过的人都会本能地不加思考地向前把他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