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戏剧(absurdtheatre)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的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歌概适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360问答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元让代在欧洲出现的S.贝克特、E.尤内斯库、A.阿达莫夫、J.热内、H.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析未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
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段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直应志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扩展资料:
谈论人生的荒诞性,早就见诸古代西方戏剧。自希腊悲剧开始,在索福克勒斯名多积犯非海车、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就有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条件业根事层进脚有的残酷与荒诞性表示关注的一面。20世纪的存在主义文学家、戏剧家萨特和加缪在他们的许多小说和剧本中,说血话判穿写复知酒假从理性出发,揭示了织互人的存在的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家则更进一步对人生的荒诞性表示强烈的反感和深刻的讽刺,为了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存在的无依据、无理由,人命贱如蝼蚁、微不足道,他们不仅借助语言,而且借助各种舞台手段去表现,使荒诞性本身戏剧化。
为表现人生的荒诞不经,他们任意破坏、支解、割裂传统的戏剧结构,把戏剧的所有传统要素如动作、语言、人物,一一去掉。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具体的情节,没有符合客观现实的人物形象,整个舞台无非是突出世界的荒唐性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