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问答

《春秋》与《左传》、《谷梁传》、《公羊传》的具体关系是什么?

《春秋》与《左传》、《谷梁传》、《公羊传》的具体关系是什么?

相传孔子以鲁国史料为依据写的《春秋》,并按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大略记载。《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详细阐释《春秋》的书,左、公羊、谷梁相传都是作者的姓氏。其中《左传》对《春秋》的阐释重在记事,将很简单的记载详细补充,因为是以记叙为主的史料,所以今天提得最多;而《公羊传》是根据《春秋》里的句子,专门阐发微言大义;《谷梁传》则是解释《春秋》里的字词,并说明义理。

概括地说,《春秋》相传是孔子编撰的史书,而《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则是为了解释《春秋》而产生的。前者称为《经》,后者称为《传》。“经”的本义是指织机上的竖线、织物的纵线,用来称书籍时,是指标准书籍,类似于现在的教材。而“传”的本义是口头传述,是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形式,类似于现在老师在备好课后,把知识讲授给学生。据《庄子·渔父篇》的记载,老子授课的地方叫做“杏坛”。现在山东曲阜的孔庙景区里就有杏坛,年前我刚去过(见下图)。

孔子编《春秋》的事迹,在《庄子·天运篇》有记载。在出土文献中,郭店楚简《六德》也有提到《春秋》,证明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存在孔子修《春秋》的说法。《春秋三传》的形成过程大体相似。《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按《史记》的记载:“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里的《国语》,就是指《左传》;而这里又说左丘明失明了,可见他当时所谓的著《左传》仍然为口授。现在流传下的《左传》以杜预注本最流行。《公羊传》作者为公羊高(另有说公羊寿),受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传至汉景帝时开始形成文本。现在流传下来的《公羊传》以何休注本比较流行。《谷梁传》的作者是谷梁赤,也受学于子夏,其书形成文本也在西汉时期。现在流传下来的《谷梁传》以晋代的范宁注疏本比较流行。按郑玄《六艺论》说法:“《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谷梁》善于经。”这是对指《三传》特点的评价。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若有疑问,可以关注我,一起讨论学习。

“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与《春秋谷梁传》的总称。这三部著作都是为了解释孔子的《春秋》而诞生的。三部书的作者分别是:左丘明、羊高和穀梁俶。这三本书虽然都是《春秋》的注释,但是在释义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思想 上, 也体现在对历史事实的记述上。比如说《左传》是春秋三传中唯一的古文经传,唯一以史解经的传,为后世理解《春秋》提供了大量的史实性材料。《左传》中记录的大量历史事件在其他两部著作中并没有出现,而且《左传》和《春秋》在文字记录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大一统思想,是《公羊传》的核心。所谓大一统,即“欲天下之一乎周也”。《公羊传》认为大一统的中心是天子,因此必须维护和巩固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对《春秋》的阐述多是从维护天子的名分和地位开始的。“民为君本”是《谷梁传》的核心思想,它明确地提出:“民者,君之本也。”认为民是君治理邦国 的根本。《谷梁传》的天子身上没有神性,而是现实中的人,使《谷梁传》 更加贴近民生,也涉及到了君与民心志相通的间题,这样民为君本就立足于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石上。

第一部分孔子作《春秋》,通过谨慎的用字在其中蕴涵有褒贬、善恶之意,所以《春秋》一书记事十分简略。

为了详其事,明其义,后世学者对《春秋》进行了不少的引申和发挥。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成书后,对它进行解释的有五种书:一曰《左氏传》,二曰《公羊传》,三曰《穀梁传》,四曰《邹氏传》,五曰《夹氏传》。除了《左氏传》外,“《公羊》《穀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汉书·艺文志》)。《邹氏传》无人传授,《夹氏传》仅是口头传授,并未著于书帛。后人将《公羊传》《穀梁传》与《左氏传》合称为“《春秋》三传”。第二部分《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关于《左传》一书作者的姓名、时代、籍贯、官职,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左传》为左丘明所作,左丘明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曾任鲁国太史。《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严氏春秋》引《观周篇》说:“孔子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太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严氏春秋》是汉宣帝时的博士严彭祖所作。其所引《观周篇》乃是《孔子家语》中的一篇。据《汉书·艺文志》:“《孔子家语》二十七卷。”是书记载孔子的生平事迹,约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与《论语》一样,是研究孔子的重要资料。因此,《严氏春秋》所引应当是可靠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又说:“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旨,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从中也可以看出左丘明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史官。鉴于《春秋》记事简单,而孔子弟子又退而异言的情况,左丘明乃因《春秋》而作《左传》。《左传》中的许多“故曰”“故书”之类的词语足证《左传》乃是《春秋》之传。《左传》以鲁国为内,以各诸侯为外;鲁公不书谥,鲁卿大夫不书“鲁”;一般又称鲁为“我”,记鲁事不书“鲁”;称王室和诸侯国人赴鲁为“来”。

第三部分《左传》所记的年代与《春秋》近似,但内容却远比《春秋》丰富。所记年代自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比《春秋》经文多出了13年。《左传》记事也不像《春秋》那样以鲁为主,而是记载了当时几个重要诸侯国家的历史,举凡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等社会各方面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并且征引许多古代史事,保存了许多古代史料。如果说《春秋》像宋代的王安石所说的那样是“流水账簿”,那么《左传》则已是一部有系统、有组织的史学著作,它不仅记事清楚,而且结构谨严,文辞优美。它是先秦历史极为重要的古籍。第四部分《公羊传》《穀梁传》与《左传》差异较大。

相传,公羊高和穀梁赤分别是《公羊传》和《穀梁传》的最早传授者。公羊高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穀梁赤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据传,他们都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但他们仅是两传的传授者,而两传的写定却都在西汉时期。两书之中分别以二人的传述为主,但也有其后学的东西掺杂其中。《公羊传》和《穀梁传》的起讫年代都与《春秋》相同,二者都是以问答体的形式,逐层阐述经文的“微言大义”,重在释义而不是叙事。所以前人常称《左传》为史学,《公羊传》《穀梁传》为经学。但《公羊传》和《穀梁传》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例如有关鲁国“初税亩”的记载,《穀梁传》就比《左传》记得详细。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的邲之战,《公羊传》与《左传》的记载也不尽相同。另外,《公羊传》与《穀梁传》之间的记载也有内容和详略的差异。

《春秋》是春秋时期对历史书籍的统称,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春秋》,齐、鲁、楚等国都有。现存《春秋》为鲁国《春秋》,相传孔子编撰整理的。写作特色是"微言大义"。只有对历史事件的大略记载,无细节,类似今之消息。《左传》(《左氏春秋》)与《公羊传》(《公羊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详细阐释鲁国《春秋》的书,左、公羊、谷梁都相传是作者的姓氏。写作上很详细,有细节,类似今之通讯。其中《左传》对《春秋》的阐释重在记事,更像小说,就是把《春秋》里很简单的记载详细补充描写,是用记叙的方式注释最详细的一部,文学价值高。《公羊传》和《谷梁传》也属于对春秋的注释,只是没有左传这么详细,注释的方式各有不同。《公羊传》是根据春秋里的句子专门阐述微言大义;《谷梁传》是解释《春秋》里的字词。《春秋》为经学,后三传为解经书,都列为儒家经典。

谢邀,我是帕里斯国际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 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5传。后来《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亡佚《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1、《春秋》是按时间来的,只有对历史事件的大略记载。《左传》是对《春秋》里面所记载的某些事的详细描述。2、《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左传》相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3、《春秋》相传是由孔子所著,而左传是由左丘明所著作。4.《公羊传》是为《春秋》注释的书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但是春秋过于简洁,没有注释根本看不懂,左传就是对春秋的详细描写,是用记叙的方式注释最详细的一部,公羊传和谷梁传也属于对春秋的注释,只是没有左传这么详细,注释的方式各有不同。《左传》是我国最早而又详细完备之编年史,共60卷,18万字。记载由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史事,首列《春秋》经文,然后分条阐述,补充。另外亦保存了春秋以前的一些史事和传记。  《左传》系统地记述了当时诸候(侯)的历史,取材包括古代及当时的文献,如鲁国的《春秋》,而内容包含极广,天文历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史料亦有集录,成为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籍。《左传》不以一国为中心,除鲁国历史外,还记载了当时几个主要诸侯国的史事,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社会各方面,对于大事固多详叙,然所谓琐语一类亦每采集不到的,故能具体反映出当时社会实态。《左传》把记言和记事合为一体,将每个重要人物的记载,附在叙事之中,对于人物的对话或外公函,大部分都整篇记录,同时《左传》记载了大量战争场面,如「长勺之战」、「鞍之战」等,它叙述战争,并不着重战争过程,反而从双方的战前部署,行军战略和成败关键入手,而且《左传》更会引「君子曰」对史事作评论。《左传》以《春秋》为事纲,原本叙述事件的经过,对人物记载细腻,将叙事,记言,论史结合,不但内容丰富,且剪裁得体。 是对编年体史书的重要改进,而对后世史家的体裁,文学创作亦有很大影响。

《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左传》30卷;《公羊传》11卷;《谷梁传》11篇;《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

应该有参照的。笔法,文体等?

谢谢邀请,《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由鲁国史官记录大量当时本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春秋》是先前就存在的,后来是由孔子进行的整理、汇编、补充、修订而成。而《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是为《春秋》注释、补充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被称为“春秋三传”。1、按照成书时间来看,《春秋》是最早的,其后依次是《左传》(《春秋左氏传》),成书时间大概是春秋末年,《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成书时间战国时代,《谷梁传》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成书时间是西汉;2、按照记录年代来看,《春秋》主要记录了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谷梁传》的记录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羊传》的记录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3、风格特点,《春秋》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 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公羊传》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总结一下,《春秋》在前,三传在后,三传是对《春秋》注释、补充的书,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左金丸治疗什么疾病最好
下一篇 红珊瑚益气维血颗粒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