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的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进入江苏境内,曾因水灾泛滥,以至两岸民不聊生。
后来此地取名淮安,即有祈盼“淮水安澜”之意。
淮安是水的世界,境内不仅有波澜壮阔的淮河,还有大运河、故黄河、盐河,被称为“四水穿城”,而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更犹如镶嵌在淮安大地上的明珠。南方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河网密布,交通工具以船为主;北方天气干旱,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运输更多借助于马,因此有“南船北马”之称,这二者的分界线,便在淮安。淮安清河区长东街道内,仍立有“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碑,古朴大气,蕴味十足。
曾给淮安带来困扰的大水,同样创造了生机。拥有 2200 年历史的淮安,汉代便涌现出韩信、枚乘等人杰,但真正令其走向辉煌的是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运河在淮安入淮,使之成为漕运要津,到北宋时期,南粮北运骤然增大,淮安的地理位置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明清两朝,朝廷在此设南河、漕运两位总督,“天下九督,淮安其二”,淮安进入了鼎盛期,跻身运河沿岸四大都市之列。作为全国漕运枢纽,淮安的水路四通八达,直到今天,水上运输仍是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公路、铁路、飞机等交通方式早已发展起来。刚运行的现代有轨电车,是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的无触网线路,开创了国内有轨电车进入城市核心区的先河。
漕运的发展,为盐运提供了方便。淮安制盐史已有数千年。秦汉时期,煮盐业开始大规模兴起,至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明清时更为兴盛,淮北盐运分司及淮北盐总商均驻淮安,盐商多聚居于此地,一时间盐商花船川流不息,四周商铺、客栈、酒楼、戏院、书场林立,呈现“市不以夜息”的景象。天然资源,辅以历史的传承,让淮安始终坚守着“盐都”地位,“淮牌”食盐更是风靡大江南北。淮安的盐岩储量居全国之首,直接推动盐化工成长为千亿级产业。此外电子信息、食品、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都在蓬勃发展。
淮安与水的缘分,从地名就可看出,所辖八县区,清河、清浦、淮阴、淮安、涟水、洪泽、金湖,每个名字都散发着水气,唯一不带水的,是盱眙,虽名字不含水,却以山水闻名,铁山寺、第一山、明祖陵,堪称旅游胜地。这些年,水逐渐成为淮安的旅游名片,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洪泽湖古堰大堤、白马湖、里运河文化长廊,让人们真正回归到自然的怀抱。
优质的水源,为酿酒提供了绝好原料。淮安是名副其实的酒乡,高沟、双沟、汤沟、洋河,四大乡镇,以地名命酒名,合称为“三沟一河。”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牡丹、汤沟窖藏,在国内赫赫有名。后来,隶属于泗阳的洋河、隶属于泗洪的双沟,双双划归后成立的宿迁市,隶属于灌南的汤沟划归连云港,仅有的一家高沟酒厂,不负众望,经营老字号高沟大曲的同时,推出“今世缘”品牌,续写着酒乡的传奇。
水润淮安,水滋养了诸多名家。大军事家韩信、辞赋大家枚乘、中医名家吴鞠通、爱国将领关天培、文学大师刘鹗……作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家乡,淮安还被形容为一座书写神话的城市,奋进的淮安人,正在书写着创新发展的神话。
来淮安,有个地方绝对不能不去——周恩来故居,总理童年生活之处。每次去瞻仰故居,看到院中古井总会浮想联翩。“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疲倦之时,是否会打一桶清水,或是用瓢或是用手,掬一口水喝?总理的中华崛起梦,始终激励着淮安人。
目前,淮安把发展的目光重新聚焦到淮河流域,提出以淮安、蚌埠为双核,建设“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发展构想。此构想一旦上升为国家战略,淮河的防洪、灌溉、航运将得以统筹谋划建设,成为辐射 1.72 亿人口的国内第三条黄金出海通道。
漫漫淮河水,流淌数千年,从远古到建国后,水灾的记忆依然清晰,希望这水能如人们的期盼,从此安然无恙。
来源:淮安日报
请作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