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地鸫,是雀形目鸫科的中型鸟类。其成鸟自额至整个上体为鲜亮的橄榄褐色,羽片具棕白色羽干纹、金棕色次端斑和黑色边缘,在上体形成鲜明的黑色鳞状斑;翼上覆羽同背部,飞羽黑褐色;中央尾羽橄榄褐色,外侧尾羽渐为黑色,且具有白色端斑;眼大而圆,眼圈白色,头侧棕白色微具黑色端斑,耳区有一黑褐斑;下体棕白色,除颜、喉和腹中央斑纹不明显,其余下体均布有醒目的黑色鳞状纹;虹膜暗褐色,喙褐色,下喙基部肉黄色;脚肉色。
虎斑地鸫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和西部地区,越冬于华南和西南地区,迁徒时经过华北、川陕等地;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东亚、东南亚至澳大利亚等地。栖息于山溪附近地势低洼的密林中,也见于疏林或农田。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林下灌丛或地面上活动觅食,善奔跑,受惊时贴地面做林下低空飞行,起飞时发出“嘎”的叫声。主食昆虫及其幼虫,幼鸟主要吃鳞翅目幼虫和蚯蚓,兼食少量植物种实。繁殖期在5-8月,营巢于溪岸树林的树杈上,筑杯状巢。窝卵数4-5枚,孵化期11-12天。雏鸟晚成,经雌雄亲鸟共同喂养12-13天后可离巢。
虎斑地鸫主食有害昆虫,对农林业有益。 虎斑地鸫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在日本古代,虎斑地鸫名为“鸫”。日本奈良时代的和歌集《万叶集》卷十二中有“浩渺天河悬,鸫鸟怅心叹”的诗句。万叶人认为虎斑地鸫的鸣叫声很悲伤,因此常将其写入形容悲伤或思慕他人的诗句中。
想要了解更多“虎斑地鸫”的信息,请点击:虎斑地鸫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