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一池萍碎”即是《水龙吟》上阙“抛家傍路”却“无人惜”的柳絮的结果。
“遗踪何在”是问题,“一池萍碎”是结果,而“晓来雨过”是柳絮化为浮萍的客观条件。 苏轼自己还写了个备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但 用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是不可能的。 诗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凭空消逝的伤感却得到慰藉。何况柳絮坠落,化为浮萍也是当时的“公认”,柳絮化为了浮萍。别开生面,将词意拓展到又一境界。把诗人对春雨过后,柳絮消失后,变为浮萍的心理情态尽写出来。
这首词虽是次韵之作,并且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之后所写的,他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 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